“学习历史有什么用?”课堂上,一位学生直白地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上海市特级教师、青浦高级中学历史学科教师吴国章。
作为青浦区的学科带头人,也是上海市高考和学业考历史学科专家组成员,吴国章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他明白,这个问题也是学生普遍关心的,。他也知道,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用“概论式”的方法向学生介绍学科的意义,肯定不是学生需要的答案。
除了学生之外,怎样上好历史课?历史教师也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上好历史课,是一门艺术。”亚美平台官方(中国)有限公司教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对澎湃新闻记者如是说。
作为中国史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并于2000至2019年担任上海市中学历史教材的主编,他向上海市22 名历史特级教师提出了“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历史课”这一命题,名师们把他们上历史课的方法、路径、心得及独门绝技悉数透露,苏智良教授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历史教研员於以传共同策划,将《怎样上好历史课——来自上海市特级教师的方案与经验》集结成书,这在全国范围内还是第一次。
怎样上好历史课——来自上海市特级教师的方案与经验》封面。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仅靠“博学”已不能征服学生
在吴国章看来,对于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的认识与判断不完全一致。教师的判断是理性的,往往是从学科专业本身的价值去考虑;而学生却是感性的,学科知识的“有用”或“没用”、任课教师的“有趣”或“没趣”,往往成为他们认识学科学习的直接判断。
在信息发达、学生阅读来源广泛的今天,学生已经不是教师以其所谓的“博学”就能征服的。吴国章意识到,上好历史课,教师既要有“大道理”的分析,更要有的剖析大道理的“趣味”。
吴国章(中)和学生。
于是,面对“学习历史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他先以“迂回”的方式请学生回答一个问题,用实例说说什么叫“抄近路”?
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但基本的内容就是与几何中三角形的三条线有关。由此,他引出一个话题,任何学科的学习,不管你认为是否有用,我们的生活确实离不开学科知识,这就叫做“专业”。然后,他话锋一转说,同样道理,学习历史也是如此。
他又抛出第二个问题,英国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培根曾对我们学习的多门学科有过一段精辟的总结,其中,对学习历史是怎么说的?“读史使人明智”,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名人名句。那么,学习历史为什么“明智”呢?一旦话匣子打开,学生就有兴趣跟着老师的引导,去回答自己设置的问题了。
最终,全班学生围绕“明智”的表现,谈到了历史与明智的关系,表达了“历史蕴含经验智慧” “历史深藏社会哲理”“历史启迪人们生活”等一系列看法。而这些看法恰好与同学提出的问题直接关联。
“学习历史有什么用”,一个看似棘手又似乎简单的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巧妙互动,让学生在现有知识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自行完成了“大道理”的剖析,这种辨析判断的能力正是学科教学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与素养。
会讲故事,才能打动“见多识广”的学生
历史是充满魅力的长河,但历史的魅力并不等于历史课的魅力。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学生见多识广,面对这样的挑战,历史课应该怎么讲?
上海市徐汇中学副书记、副校长姚虹的绝招是:讲故事。
姚虹任职的徐汇中学有着170年的历史,从清道光三十年就开始办学,见证了整个上海近代历史的发展,课堂上,她和学生们一起回忆校史馆里的相关图片资料,讲述徐汇中学师生的抗战故事。
姚虹(后排右一)和学生
徐汇中学的第一任华人校长是爱国老人马相伯。九一八事变时,马相伯已91岁高龄,面对国土沦丧,山河变色,发表《为日祸告国人书》,手书“还我河山”,呼吁全国团结,一致抗日。他亲自挥毫卖字共得10万元,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自1932年11月起,他连续四个月发表了12次国难广播演说,国人都为之爱国精神所感召,被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
这些生动的细节,简单的数据,画面感很强的故事,展现的是大历史中的小切口,能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和认识所学的史事,具有一种历史的现场感,使学生们兴味盎然。课堂中,大家会转头看看窗外绿草如茵的大操场,想象着70多年前学长们和日军斗智斗勇的情景,不自觉地会心微笑。
姚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现在的中学生不仅见多识广、而且个性张扬,思维活跃。对于教材里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的历史结论,一位高一的同学对姚虹说:“我觉得给我们一段史料去理解,抑或是背诵历史事件,其实和语文学习无异。”
于是姚虹在讲故事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学生们去讨论。2015年9月3日,中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2019年,又恰逢国庆大阅兵。在讲述抗战历史的时候,她在不同的课堂上问了学生同样的问题:有机会的话,是否愿意走在阅兵队伍里?为什么外媒对中国阅兵的评价如此不同?和平如何获得?为什么要学习和了解历史?
姚虹说:“这些问题其实是很难有‘标准’答案的,我也并不在意学生最终的答案,我更关注的是学生们是否愿意认真地‘想一想’这些问题,是否有能力‘想一想’这些问题以及‘想一想’之后‘心有戚戚焉’的感悟。”
学生们对于姚虹老师历史课的评价很高,一位毕业生过年时发给姚虹一段话:“很幸运,能在人生最懵懂也最纯粹的年纪遇上了最开明也最睿智的导师,这是一段无比美好的回忆。”
然而,要上好历史课,并不容易。
上海市历史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凤光宇听过数百节各类教师的课,既有师范大学学生的实习课、也有见习期教师的公开课、还有优秀教师的展示课,有的教师把生动的历史讲得干巴巴,课后还自嘲“这样的课我也不要听”。凤光宇认为,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具备分析教材、语言表达和板书设计这三项基本的教学技能。
普陀区教育学院高中历史教研员鲍丽倩表示,好的历史课常常表现为教师在史料实证基础上,通过娓娓道来的叙事呈现历史意蕴、力量和温情。
“历史课的灵魂是历史教师。上好历史课,也是一门艺术。”苏智良表示,《怎样上好历史课——来自上海市特级教师的方案与经验》书中的优秀历史教师长期的职业生涯可以总结出一个共同点:敬畏三尺讲坛,充满对历史学科研究与教学的神往、勤奋和敏思。而这些饱含真知灼见的感悟,字里行间透露的上好历史课的实用妙招,对于即将走上讲台的师范生,对于年轻而有心气、有追求的历史教师,甚至是其他学科的教师,都是非常好的执教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