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 | 陈恒:是事实与历史的编织,更是想象与理想的实现——我们为什么要翻译《宝库山世界历史研究指南》

发布者:肖文鑫发布时间:2024-02-26浏览次数:50

《宝库山世界历史研究指南》 [美]威廉·H.麦克尼尔 主编 陈 恒 俞金尧 刘 健 郭子林 黄艳红 刘文明 等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宝库山世界历史研究指南》(六卷,陈恒、俞金尧、刘健、郭子林、黄艳红、刘文明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出版,以下简称《指南》)中译本的出版,终于结束了叶芝所说的那种“责任始自梦中”的忧郁状态,虽然“责任”一词显得过于严肃与凝重,但毕竟亦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小的愿景。

为什么会选这套书呢?为什么会引进《宝库山世界历史研究指南》(原书名《宝库山世界历史百科全书》)呢?为什么会花费如此精力来做这件事呢?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的问题就是中国与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近代世界五百年显得尤其重要。近代五百年有很多标志性的事件,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分水岭,但是18世纪启蒙运动在我看来是这五百年中最重要的一百年,是关键的一百年。这一百年当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与事,但其中两件令人无法忘却:一件是1769年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工业革命,可以说是西方开启了全面征服自然的历史;一件是1751年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主编《百科全书》的出版,促进了启蒙,这个出版对人类的影响怎么夸都不为过。但是我想其长久意义在于它开启了对欧洲民众的近代教化。

我记得202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百科全书》序言,取名为《启蒙运动的纲领》(徐前进译,简称《纲领》),很简短的一本书,对整个《百科全书》做了高度概括。这个序言为《百科全书》第一卷的导言,由达朗贝尔撰写,因为这一篇宏论,奠定了他在学术界非常重要的地位。达朗贝尔进行了一次了不起的尝试,他试图对当代知识提出统一的看法,追溯其各个分支的发展和相互关系,并说明它们是如何构成一个单一结构的连贯部分的(《大英百科全书》语),特别是将科学的各个分支联系起来而引起了广泛的赞誉。

1963年,该纲领的英译者理查德·施瓦布在序言中罗列了这样几段赞美的话,值得在这里引用。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盛赞达朗贝尔的这个纲领:“你给了我极大的乐趣。我反复阅读了您的《纲领》。它富有力量,具有魅力,又很精确;思想比文字更丰富,情感同样丰富——我还可以继续赞美下去。”腓特烈大帝赞美道:“许多人打了胜仗,征服了省份”,“但很少有人能写出像《纲领》这样完美的作品。”“人类无限完美”思想的主要提出者孔多塞毫不掩饰地歌颂这个序言:“广博的知识,只有天才才有的看待科学的方式,清晰、高尚、充满活力的文风,既有主题所要求的严谨,又有主题所允许的辛辣,这些因素的结合使《纲领》成为每个世纪最多只有两三部作品能够完成的无价之宝。”达朗贝尔本人也认为“在写这部作品时,我的每一行都是为了后代着想的”(达朗贝尔致德芳夫人,1752年12月22日)。

我在这里之所以引用这些故事,因为自那以后,百科全书不仅是试图涵盖所有领域的一般性知识汇编,而且也可以是旨在全面覆盖某一特定领域的专业性系统知识,更重要的是百科全书的编者们有一种内在的价值诉求与理想表达。这就是我们翻译《指南》这部书的根本原因。该书现已出了两版,第一版是2005年,第二版是2010年,今天大家看到的中译本是第二版。麦克尼尔认为他主编这套书是“我们要成为教导自己的人”,他编这本书就是给美国人看的,他要告诉美国人世界是什么样的,历史是什么样的,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麦克尼尔也因此获奖,在2010年白宫颁奖仪式上,奥巴马总统将国家人文科学奖章授予他,获奖的理由是“(他)扩展了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网络化已经解决了知识的基本框架,并可快速获得,因此,今天的百科全书不是大而全,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前沿的条目、能影响学术发展的条目、能表达学术理念的条目,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一种回归,考察历史的关键问题、关键概念。麦克尼尔认为“写作、研究世界史的独一妙法尚未出现,以后也永不会出现,因为有着不同遗产、不同地域情况的不同民族肯定会继续保持彼此不同的态势,哪怕全球化在以后到来的时代持续进行并得到强化”,因此他致力于从“世界史的视角”观察全球互动、全球联系,条目的入选总是尽力展示该主题与其他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并记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该书的577个条目,都是按照这个指导思想选出来的,这就是当代美国对整个全球史的认识。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如果读者想这里寻找整个人类发展所有的人物与事件,那是不可能。主编把这577个条目设计了34个主题,来展示世界历史的人类之网,而且又可以按照通常的英文字母顺序检索找到相关重要的东西,这种编写方式已成为当代百科全书的主流模式。今天讲的美国学术界的这种全球史,其实就是二战后他们的区域研究的升级换代版本,视全球为一个区域,而美国在这个区域中又处于重要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套书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认真参考的。

全书各处所穿插的地图、插图、照片、格言则进一步增强了实用性。每个条目都有作者署名,并提供最新的参考书目,使读者能够直接找到信息来源,更好地掌握其历史意义。关键在于每个长短不一的条目都反映了这部百科全书背后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全球史的观念:接触、交流、冲突、融合。例如,“启蒙运动”是一个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主题,但作者也注意到“欧洲人与非欧洲人及其语言、宗教、政治实践之间的邂逅也从许多方面激励了启蒙思想家”,“虽然启蒙运动几乎只是一个欧洲现象,但一个更大范围的世界也在启蒙思想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切都为所有其他有雄心成为真正全球性的世界历史百科全书的作品树立了标杆。

庞大知识体系的制作者、构建者基本都是这个时代的引领者、未来的预见者。百科全书的编者所想到的不仅仅是给读者提供基本的知识,更想使此类工具书能成为重塑民族文化、拓展全球视野、培养理想人格的重要工具,是自主知识生产的重要标志。百科全书以其独特的编织知识体系的方式,可以让人窥见时代的精神风貌;百科全书的出版能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一个时代知识生产状况和一个时代学者的境界。因此,对条目的选择可以看出编者对自身的评价、对他者文明的看法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望。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看学术界是如何通过百科全书的编撰来实现其学术理想的。一个是1901—1906年间在美国用英文出版的12卷本《犹太百科全书》,这部首次全面收集有关犹太人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礼仪等方面的著作“标志着一个世纪以来欧洲犹太学术活动的顶峰。它也是一座金矿,蕴藏着世纪之交犹太学者的态度、理想和关切”;“标志着学术霸权的衣钵已传到美国:尽管大部分的推动力和研究都源自欧洲,但《犹太百科全书》注定要在新世界完成”;“《犹太百科全书》提供了一个鼓舞人心的证明:当有远见和决心的个人超越分歧,携手合作时,就能取得具有持久价值的成就”。另一个是两卷本《非西方文化中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史百科全书》(2008),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百科全书,全书约有1000个条目,深入介绍了非西方文化在科学、技术和医学方面的成就。编者的愿望就是通过“《百科全书》展示非西方科学家的巨大成就,拓展学者、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愿我们未来的学生永远不要相信科学仅限于世界的一小部分”。西方内部已经认识到那种西方中心主义所带来的祸害,而且通过扎实的学术基础研究来证实、说明世界一直是多中心的,中心是一直在变动的,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独领风骚的时刻。

到今天为止,整个欧美,尤其是当代美国百科全书的编纂之发达、种类之丰富、学术之专业、编撰之细致,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个人认为百科全书的编著是学科成熟的象征,是学科创新的引导,是学术基础队伍强大的信号,是学术话语权的权杖,是追求学术理想的标志。当代中国恰恰在这一点上未能与时俱进,甚至在某些方面不进反退。比如20世纪80年代上海就有三家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上海分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如今只剩一家。在当今新文科、三大体系建设、区域国别研究的现实需求下,自主的知识生产是每一个行业都不能回避的,所有学者都难以置身事外,因为哲学社会科学背后是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百科全书编撰最能代表基础研究发达程度和未来的学术走向,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形成更好的保障和激励,推动涌现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今天我们缺的不是简单的理论宣传,不是口号式的文章,缺少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学科、基础人才、基础队伍做好。这也是我选择这套百科全书的目的所在。

“虽然启蒙运动是由一群启蒙哲人构成的,但不止于此。它还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社会环境:启蒙哲人在其中活动,从中发出反叛的鼓噪,也从中悄悄地获得许多思想,同时还试图对之推行自己的改革纲领。”我们正处在这样的一个可能出现的环境,我们期待新时代的文化氛围、社会环境、学术评估越来越好,这样就有可能营造出更多的具有世界级思想性的精品力作。

本文作者陈恒系亚美平台官方(中国)有限公司世界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西方城市史。著译《世界史与当代中国》《历史是什么》等。主编《世界历史评论》《新史学》等杂志。主编“光启文库”“历史学研究入门丛书”“三联经典人文书库”“二十世纪人文译丛”等丛书。


链接地址:https://m.whb.cn/commonDetail/918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