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张剑教授受邀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名为“W.H.奥登的‘抗日战争’:《中国十四行诗》的历史背景与战争再现”讲座。讲座在会议中心3—4号会议室举行。
1938年2月至6月,英国著名现代诗人奥登( W. H. Auden 1907一1973)与小说家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应英国费伯出版社和美国兰登书屋之邀,访问了抗战时期的中国。之后,两人合写了《战地行》( Journey to a IVar1939)一书,其中在中国的旅行日记、人物照片、战地诗于1981年被穆旦完整地翻译成中文。奥登的《短诗全集》(1966年)只收录了其中的21首,并被重新命名为《中国十四行诗》( Sonnets from China)。张教授为我们分析了这组诗,认为从整体上看,这组诗不仅仅是一系列战地诗歌,而是将抗日战争放在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去考察。从士兵与医院、指挥官与指挥部、大英帝国与歌舞厅、武汉大轰炸四个方面来看,奥登在《中国十四行诗》中竭力将中国经验上升到一种人类经验,视之为战争的一个普遍化的例子。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可能有一点遗憾,但这并不是说它没有反映现实,奥登的确谴责了法西斯,只是更加隐晦一点,更加艺术一点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