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国近现代史工作坊由2015级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生刘晓海主讲 “晚清以来苏州评弹传承与社会变迁”。刘晓海介绍了清代以来,评弹作为江南地区雅俗共赏的曲艺形式,苏州评弹所经历的几个传承阶段及其特点。申浩副研究员对讲座进行了点评。
5月26日,唐诗学工作坊由2015级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王新荷主讲,讲座题目为“唐代‘声诗’与‘歌诗’概念嬗变”。王新荷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在李清照《词论》开头中“乐府声诗并著”中的“乐府”,系沿用唐人泛指配乐歌词含义,包括歌诗与曲子词等,文中侧重于指曲子词;“声诗”只能理解为乐府所包含的曲调(声)与歌词(诗)二者。当代词学家们歧解纷纭,根源在于误解“声诗”概念。任半塘的“唐声诗”概念实际上是为学术研究方便而自设的概念,但当代学者多误解为是唐人的观念,进而误以为:“声诗”与“乐府”是畛域分明的平行概念。而事实上唐代“乐府”、“声诗”、“歌诗”在配乐歌词意义上是同义互换的关系。朱易安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点评。
5月27日,中国现当代文学工作坊由2015级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裴氏幸娟主讲,讲座题目为“莫言小说在越南的译介与传播”,裴氏幸娟同学谈到,近些年在河内、胡志明市等地书店,越文版的中国文学作品和新版中越词典占据了大量空间。在一些书店,中国文学书籍甚至长期在畅销书排行榜占据重要位置。而在这些文学作品中,莫言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代表性作家,其小说在中国作家中是较早被翻译成越南语的,并很受越南读者的欢迎,在越南国内引起过很大的反响,被称作越南的“莫言效应”。刘畅副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