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淮南师范学院淮南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我校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李松副教授应邀做了一场题为“芍陂水利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思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钱杭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李松回顾了对芍陂研究的历史过程并简要介绍了芍陂及其相关学术史。他指出,芍陂 (又称安丰塘) 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灌溉工程,由孙叔敖创于春秋时期,是留存至今仍在发挥效益的著名水利工程,被誉为淮河流域“水利之冠”。接着,李松指出,在时间上,芍陂水利有着自身的肇建与演变历程。春秋时期,芍陂的肇建,是出于楚国对江淮地区控制的政治需求,以及当地稻作农业的现实需要所致。同时,其创建者孙叔敖的家世背景也是它得以营建的重要因素。
随后,李松表示,在空间上,芍陂水利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受到自然、人为的作用,灌溉面积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盈缩现象。他就“芍陂水门空间分布集中于西、北一带”与“肥水不是芍陂水源之一”两个细节问题,以史料、地图、实地考察为例,作了细致解读。另外,李松就“芍陂水利社会”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芍陂水利社会,具有水源多样、跨政区水资源分配、以陂塘为蓄水载体、蓄泄并存的自流灌溉、稻麦并存的农业环境、共同的神灵信仰这六大特征。接着详细阐明芍陂水利社会得以存在的五大基础,即:工程是其物质基础,边界是其范围与结构,规约是其制度基础,祠祀是其信仰基础,需求是其内在动力。最后,李松就“芍陂型”水利社会可否成为一个范式,提出两点讨论,与在座老师、同学共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