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以“理学与文学的关系”为主题,聚焦宋明时期“理学”,在徐汇校区东部文苑楼708室与我院师生共同探讨其中内涵。该讲座由查清华教授主持,我校众多研究生生、博士生及众多文学爱好者到场参加。
“现代人可能误解理学是封建糟粕,但其实理学家的初衷是不希望人们沦为物质的奴隶,强调的是人格的独立性。”廖可斌首先细说理学由来,为理学“正名”。他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分析理学逐渐成熟的原因,旁征博引,深入阐述了理学在每个时代下不同的作用,“作为一种整合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产生”,是思想上的突破。理学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廖教授建议我们通过学习,把握理学规律,将理学潜在的巨大价值合理利用到当今社会生活中。“小学生读《弟子规》是一种灌输的教育方式,不利中国人独立人格的培养”,他以此为例,指出了理学对文学的作用,“塑造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人格,促进语言逻辑性和独立性的发展。”
在讲座的最后,他分享了自己运用理学思想的经验,提倡做学问,要注重事物的丰富性、复杂性的变化,脚踏实地,从微观事物中找到宏观问题的答案,不要夸夸其谈,最好要多分析,少评论。互动环节中,廖可斌详细解答了在场师生的疑问。